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
详细内容
最高院:中国审判理论研究发展驶入快车道
来源:法制日报发布时间:2011年11月09日作者:

      2011年11月1日,“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”的正式成立,意味着中国审判理论研究向一个新的位阶迈进。

  无论从197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近五十余万件,到现在全国法院每年受理案件数量突破一千多万件的数字来看;还是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面临案件数量激增、新类型案件大幅增加、案多人少、社会关注敏感性案件增多等突出问题的角度来分析,中国审判理论的研究都需加大马力,进入快车道行驶。

 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,要求审判理论研究“早出成果、多出成果、出好成果”,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、时代化、大众化,占领司法意识形态阵地。2007年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的设立,进一步搭建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加强审判理论研究的桥梁纽带,研究会依托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几乎涉及审判理论各个领域的13个专业委员会。

 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实施法律?如何实现司法公正和“案结事了”?如何以审判执行工作为研究对象,加强法律适用研究和审判方式研究?审判理论研究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理论研究的主阵地,对未来审判理论研究工作有些怎样的思考,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理论研究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、法研所所长罗东川。

  记者:审判理论研究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?

  罗东川: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实施法律,努力实现司法公正和“案结事了”,迫切需要加强法律适用研究和审判方式研究;同时,司法审判工作的效果与经验亟待总结深化,人民法院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分离问题有待弥合,司法改革的征途上还有很多基础性问题有待深入研究。如何加强研究的前瞻性、针对性和务实性,在理论研究成果上能够取得各方共识,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,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审判理论研究工作的各种制度和机制。

  首先是要高度重视审判理论体系化研究。当前,应当进一步加强统筹,结合司法审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,结合司法改革的进程,规划设计审判理论研究的体系与重点研究任务。为此,有必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
  一要尽快对我国审判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,形成综述性文献;二要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,形成网格式研究的合力。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应当依托各个专业委员会,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下,布置各个领域的研究任务,形成多领域共同研究,多层次合力研究的网格式合作。

  记者:应当如何发展完善审判理论研究制度?

  罗东川:审判理论的创新有赖完善的制度保障。只有扎实推进审判理论研究会建设,着力健全审判理论研究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,认真总结经验,逐步将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纳入规范化、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才能真正开创审判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。

  一是建立全国法院系统的理论研究激励考核机制。应当尽快调查实际,制定符合法院工作实际的激励考核机制,调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的积极性。

  二是建立独立的中国应用法学研究网站,实现审判理论研究成果的信息化。

  三是建立理论成果要报制度,沟通理论研究信息,扩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影响力。

  四是建立强强联合、团队合作的研究模式。各个专业委员应当加强与高等科研院校的合作,加强与有关机构的合作,延伸理论研究的队伍,借助外力做好各个领域的研究。